【溪山书会18期】朱小明副教授:“王阳明家书里的智慧:心学真谛与当代生活启示”读书座谈会圆满举行

58日,阳明心学课程座谈会于304永利官网登录入口南校区溪山书房圆满举行,与会师生汇聚一堂,围绕王阳明家书展开深入研讨与分享。本次座谈会朱小明老师主持,围绕三个小组分享解读的家书内容,带领到场师生共同感悟王阳明家书里的智慧,共赴一场心学真谛的思想盛宴。


活动开场,老师“家书的起源与演变”为切入点娓娓道来考证家书最早起源于周公的《君奭》。早期家书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或诸侯国内部上层之间相互往来的文书,具有公文性质。随着时间推移,家书逐步完成了从公文到私人化的转变,写作主体也由社会上层延伸至平民百姓。老师指出家书不仅是家庭情感交流的纽带,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后,三个小组的同学依次进行分享。他们借助精心制作的PPT,从不同角度解读王阳明家书。他们或围绕“家训文化的哲学根基”深入剖析心学本体论、禅宗方法论、儒道融合及道德精神,揭示了王阳明家书背后深厚的哲学内涵;聚焦于具体家书篇章,解读其中修身、治家、处世等智慧,让现场学子对阳明先生的家书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其中吴彦均同学以《与诸弟书》为重点,分享其中的修身智慧。“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句经典语句被着重阐释,他从王阳明对为人处世的见解出发,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良好的心地,进行自我修养的提升。座谈会上,在场师生一同诵读此名句,字句铿锵,似警钟在耳,警醒内心。


而李妹妹同学则对《上父亲书》进行深入解析。从表达久未收到家信的牵挂,到得知祖母和父亲安康后的稍感欣慰,这份家书充分体现出王阳明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与关切。李妹妹同学通过细致解读,让大家看到家书中蕴含的真挚亲情,以及王阳明在其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就在此刻,王阳明似乎已不再是那位高大、有距离感的王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穿越了时空,立足于现代学子面前,与大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另外刘延延与何广同学还探讨了王阳明家书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展现个人与天下的哲学联结。王阳明从小立下圣贤之志,以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目标。即使是在艰难处境中,他始终心系“家国天下”,保持儒者的气节操守,更是通过家书传递了“慎独”的理念,为家族树立了道德标杆。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上,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交流,就“王阳明家书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如何在当代践行王阳明家书中的价值观”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王阳明家书虽历经岁月,但其所蕴含的道德教诲、人生智慧对当下个人修养、家庭建设以及社会和谐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次座谈会为师生搭建了交流学习阳明心学的良好平台,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王阳明家书的理解,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相关活动将持续开展,推动阳明心学研究与传播迈向新高度。


文字:杨敏君  图片:杨洁,王鑫宜

一审段忠贤

二审:叶明

三审:周昌洪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