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五育融合,通识育人再启新篇——304am永利集团2025年秋季学期新开通识课程论证会召开
2025年7月1日下午,304am永利集团2025年秋季学期新开通识课程论证会在南校区同渊楼201会议室进行。会议由副院长胡玉群主持,张寒松、许鹿、李炳林等校内专家担任评委,涵盖文学、艺术、科技、哲学等领域的8门全新通识课程参与论证,为学院“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注入数字化创新活力。
科技与人文交融,点亮跨学科思维
在科技与人文的跨界融合中,新课程展现独特魅力。刘凤霞老师的《媒介融合与城市传播》以数字公民素养为核心,将技术伦理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助力学生在数字时代提升媒介素养与传播能力。欧阳智老师的《数学、科技与文明》以数学史、技术史为脉络,以“数学之美”唤醒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杨秀璋老师立足贵州地域文化,通过《数字人文概论与运用》探索“数智人文”理念,推动民族文化在智能时代的创新传承。朱小明老师的《古希腊文明的世界》则以鲜活案例与影视艺术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经典文化魅力,塑造高尚情操。
美育浸润心灵,经典传承创新
美育类课程聚焦审美与文化交融。钱进老师的《电影美育八讲》秉持“真善美统一”理念,精选中外经典影片,搭建东西方审美对话桥梁;《音乐剧鉴赏》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以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设计,激发学生艺术感知力,让美育课堂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
哲学启迪智慧,写作赋能成长
哲学与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思维与能力培养。朱小明老师的《庄子品读》以道家智慧为引,将深邃哲学思想转化为现代生活指南,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周雪老师针对大一新生科研需求开设的《科学研究与写作入门》,以专业指导强化科学思维与学术表达能力,为学生学术成长夯实基础。
论证会上,专家评委对8门课程的思政融合设计、清晰目标定位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数学、科技与文明》需进一步聚焦主线,精简内容架构;《音乐剧鉴赏》可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通过现场展演增强教学感染力;《科学研究与写作入门》可再凝练课程名称,突出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表达的核心要素。教师们与专家展开热烈研讨,现场迸发诸多优化思路。
胡玉群在总结中对申报教师的精彩说课与专家的专业评审表示感谢。她强调,学院将以评促改,系统梳理专家意见,指导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确保新课程高质量落地。未来,304am永利集团将持续深化通识教育改革,以数字技术赋能五育融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图文:刘奕婷
一审:胡玉群
二审:叶明
三审: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