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阶前承薪火 书声琅里续新章 ——304am永利集团“星火黔征队”探访贵阳达德学校遗址
7月10日上午,304am永利集团“三下乡”星火黔征队的足迹,在追寻黔中大地炽热革命记忆的旅程中,沉稳落于第五站——位于贵阳市中华南路的达德学校旧址。这座静默矗立于繁华街市的青砖黛瓦院落,曾是贵州近代新学教育的星火初燃之地,更在革命洪流中哺育了如王若飞这般光耀史册的英杰,成为队员们心中一处沉甸甸的精神坐标。
穿过古朴门楼,时光仿佛回溯。陈列室内泛黄的课本、斑驳的课桌,无声述说着百年前“达德”师生如何以新知启迪民智、以热血呼唤黎明。队员们屏息凝神,指尖划过展柜玻璃,目光在黄齐生先生等先贤手迹上久久驻留,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力求铭刻下每一段冲破黑暗的勇毅与智慧。
“革命星火,亦发端于书声琅琅之地,”队长徐一卉在现场动情写下感悟,“达德学校印证了教育觉醒与革命启蒙的血脉相连。在此触摸到贵州进步思潮的源头活水,我才真正理解‘知’与‘行’在阳明精神深处的磅礴伟力。”
“从遵义转折的灯火到娄山关的雄浑号角,从苟坝的马灯微光到猴场的深夜决议,直至今日立于达德的讲台之前,”队员李香云在心得中写道,“我们一步步丈量着理想照进现实的艰辛轨迹。站在这启蒙的殿堂,我更加懂得,革命的火种从来离不开思想的薪柴,而吾辈青年能添的每一把薪火,都指向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青石阶前,星火黔征队的身影与历史默然相望。百年达德,以其深沉的教育根脉与不朽的革命基因,为这群年轻学子上了生动一课:救国图存之路,既需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亦赖书斋内的思想星火。当新时代的号角吹响,这份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炬火,必将由青年之手,在黔山秀水间接力传递,生生不息。
文:李香云
一审:史萌
二审:叶明
三审:周昌洪